情緒病猶如感冒


發佈日期:2022/05/10
  • 分享至:

280586686_5389468767783832_3415064268409905642_n.jpg

心理學會:情緒病猶如感冒

出現狀況很普遍    身邊人應多陪伴


       每個人都有機會感冒,情緒病和感冒一樣,感冒時都需要專業協助。”心理學會副理事長李昇恆指出,現時社會氛圍,往往對心理出現狀況存在污名化,其實心理出現狀況是很普遍現象,身邊人應該多陪伴,讓他們恢復心理的韌性。

       李昇恆表示,澳門心理輔導的需求一直較大,近兩年可能因為疫情、經濟等原因,需求進一步上升。再者居民的意識提高,他們懂得尋找專業人士協助。有國際的學術期刊都有報道,全球在疫情下焦慮、抑鬱個案增加了近八百萬個案。

       大家如果感到生活習慣有改變,或是生理方面,如胃口有變化、睡眠情況有改變;思考時欠缺彈性,比較固執,狀態都欠缺靈活,這些特徵都值得留意當下的自己,反映整個心理資源不足夠,可選擇尋求協助。

不過,確實有些人比較抗拒、退縮,那就需要身邊朋友多留意,如果發現朋友少了出現、減少發言,大家可以多行一步,多關心身邊的人。

       近年發現自殺個案遍及不同年齡層,當中不少是學生,令社會關注。

       李昇恆指出,青少年問題的成因很複雜,不可單一原因解釋,需要家長、學校、專業人士等多方面配合,更早去幫青少年建立正向的心理狀態。因為青少年的發展階段本來就存在很多變化,內在變化及外在挑戰,很容易有影響。

       更重要的是,家長要先照顧好自己心理,關顧自己狀態,自己情緒穩定,才可協助子女解決問題,讓子女感受到有一個穩固的“避風港”。當子女不懂如何表達時,這時候家長如果覺察到他們原來的行為、生活習慣有所不同,舉例如原本喜歡讀書、運動,忽然不想找朋友、不想上學。原本的行為或習慣有改變,家長如何引導他們,關心和了解他們。

       較常見的情況是,家長首先是否因為他們思想上認為心理出現狀況是負面的,其實情緒病如同感冒,是很常見的現象,最重要有合適的治療。家長應該以平常心理解,同理孩子的情況,陪伴他們,與他們一同面對輔導和治療。同時家長在這情況下不宜太心急,希望子女盡快恢復往日情況,其實這個時候,應該陪伴和引導為主。因為人本身是有適應性,他自身有能量和能力,在過程中協助他們,尋回自身本來擁有的資源,讓他心理的韌性慢慢恢復。

       值得一提的是,各方都應該要在預防方面投入更多資源,更積極地讓青少年擁有正向心理狀態。現時很多家長都會將小朋友定型,太專注他們的成績,其實應該讓孩子專注成長的過程,而不是結果。成長過程一定會遇到挫折和問題,但這些恰恰是成長的養分,過程中家長應該引導他們,才可增加孩子心理的韌性。


新聞出處:澳門日報報導



 
瀏覽次數:425

回最頂